五一特稿||胡衛東:面對疫情持續和各類對沖政策,中小企業該如何自救
導言:此次疫情已經遠遠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測,隨著全球疫情的加劇,中小企業受到影響的范圍和程度還在擴大。如何面對復雜多變的疫情?如何看待我國政府的對沖政策?中小企業如何開展自救?海南省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會長胡衛東最近走進企業,圍繞上述三大問題與多位企業家進行了交流座談,現將他的談話內容整理如下,作為五一特稿供大家參考。
有專家稱此次新冠病毒屬于流氓病毒,具有復雜多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病源體不確定,傳染渠道不確定,還沒有疫苗和有效藥物等。于是中央定調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開展復工復產。
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進入了10余年的衰退調整期,今天遇到的挑戰可能比2008年更大。無論是石油價格的閃崩、美國股市的熔斷,還是全球疫情防控的不確定性,已經具有了全球經濟危機的特點。我認為,經濟衰退已成定局,是否是經濟大蕭條還有待觀察。目前,許多中小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已經非常明顯,既有資金不足的困局,也有人力不足的影響,還有產業配套失衡的沖擊,更多的是市場需求下降,導致復工易復產難。
這次經濟大幅下滑,是意外的超級外部沖擊。雖然不是經濟內部出了問題,如需求嚴重不足、杠桿率過高等,但也暴露了它對整個經濟、產業,甚至產業鏈的影響。有效的復工復產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疫情持續時間,二是生產能力受損程度。如果疫情持續時間不長,產業鏈受損有限,疫情過后可能出現V型反彈;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較長,或產業鏈受損嚴重,經濟恢復就不那么容易。我原來曾預測4至5月的報復性消費實際是落空了,這是因為疫情由一國之難變成了全球之難,由幾個月的短期影響變成了常態化影響。比如海南還處在對島外游客的控制中,原來免簽證政策實際上落空了,人流不暢何來消費?
當第一輪沖擊,投資和國內消費的影響還沒來得及消化時,第二輪沖擊已經開始對企業產生新的壓力。有學者認為,第二波沖擊大概率大于且長于第一波沖擊。預計海外疫情對中國進出口影響加大,將會成為對中國經濟的第二波沖擊。近期有關信息顯示,外貿企業訂單斷崖式下跌的情況已經出現。推測中國進出口全年將會出現15%至20%的下滑,其中服務貿易降幅會更大。第二波沖擊何時緩解,直接取決于國際疫情走勢。雖然美歐日等國一段時間后出現拐點,但在現有管控模式下,可能難以像中國一樣短期內清零,會出現一個相當長的尾部;印度、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尚未進入爆發期;疫情是否會跨年度甚至長期存在,也值得觀察。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都出現了大問題,可見疫情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影響大概率也是長期的。
如何看待政府應對疫情的經濟政策
為了對沖疫情的影響,中央政府采取了許多應對的經濟政策。這次政策的主要著力點在財政政策方面,包括提高財政赤字比例,增發特別國債,增發地方專項債。財政政策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同時,貨幣政策在堅持穩定不變的基礎上采取了一些靈活措施,增加了為中小企業貸款的力度。但是,企業感覺不是特別明顯,尤其沒有感受到像2008年對沖政策的力度。
我們先看看第一季度的資金到哪去了。有關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新增社融資金11.1萬億元,創歷史單季新高,同比多增2.5萬億元。從資金流向來看,主要流入到了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衛生、批發零售和交運倉儲等行業。尤其是批發零售,較去年同期多增2742億元至4418億元。3萬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大部分流向了服務業(不含房地產)和基建,占比分別為50.6%和32%;新發企業債券高達75.7%用于償還債券、貸款等有息債務;一季度專項債投向基建占比達72%,其中3月份醫療等社會事業占比大幅提升至39.3%??梢娨患径鹊馁Y金偏向抗疫產業以及疫情期間生活服務的需要。部分資金開始流入去年的合同基建項目中。
再看看近期重要會議透露的政策思路及具體舉措。期間,政治局召開了兩次會議,穩增長思路基本清晰。4月政治局會議,判斷當前經濟挑戰“前所未有”,要求加大“六穩”工作力度,首次提出保居民就業、?;久裆?、保市場主體等“六?!惫ぷ?。會議強調“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明確提出擴大居民消費和有效投資、增加公共消費、支持出口轉內銷等。近期重要會議與政策舉措,穩增長意在“托底”而非“強刺激”。維穩舉措以結構性發力為主,更加側重于基建而非地產,不走傳統刺激老路。強調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傳統產業升級。消費促進政策也向新型消費、汽車和文旅等升級類消費傾斜。可見,此次對沖政策的主要任務是“托底”不是“刺激”,目的是激發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升級、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的發展潛能。
通過前一階段對沖政策的實施以及中央高層思路來看,采取的是托底加激發潛能的對沖政策。貨幣政策尚未啟動,主要是動用存量資金來保持經濟穩定。以我之見,我國還具有“兩低”(市場化程度低、城市化率低)和“兩高”(利率高、稅率高)潛能空間可用,目前還沒有到山窮水盡、不得不主要依賴了貨幣刺激政策的地步。預測此次對沖政策將以“財政托底,貨幣激勵”雙輪驅動的模式。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疫情和中央政府不同以往的對沖政策,中小企業作為數量最多,影響面最廣的市場主體,到底該如何開展自救?我認為還是要堅持以我為主,兼顧短期與長期,先求生存再謀發展的總基調,著重做好以下5點。
第一,要堅定以“我”為主的信心。我在長達40多年的企業實踐和研究中,發現所有行業里領先的企業都經歷過“至暗時刻”。比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每次危機當中都會有中小企業崛起,能夠崛起的企業其共同特點就是堅定以“我”為主的信心,把企業的有效增長作為核心目標。他們在“至暗時刻”能夠看到“未來光明”,以光明為導向,堅定自我發展信心,不怨天尤人,務實尋找企業生存發展的機會和方式。
最近,我到瓊海去參觀了一家建材企業,完全沒看到蕭條和悲傷的景象。在交談中得知,這家是以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為主業的企業,目前復工復產率已經實現了產能與市場的平衡。企業老總信心滿滿,從行業發展的困局與機會,從人員配置與激勵機制的安排,從產業鏈內外部配套的策略與籌備等方面,分析得十分清晰,把握得十分到位。他從企業能力本位出發,在同行大多數企業即將面臨生死之劫背景下,他們將沖出重圍,獲得快速成長的機會。
危機當中容易把一般企業家和優秀企業家區別出來。一般的企業家,當市場環境好、行情好的時候,他會強調他做到了非常好的業績,并沒有強調是行情幫了他。然后當行情不好的時候,他反而會強調因為行情不好,所以他的業績不好。可是優秀的企業家剛好相反,當行情好的時候,他們會知道這是行情和市場給他提供了幫助。當行情不好的時候,他會告訴自己,他施展能力和貢獻價值的機會來了。所以,他們會把不好的行情和危機當做經營條件,而非經營不好的借口,或者制約的因素。
瓊海這家公司的老總就是后者。他的眼光和自信,以及正在實施的企業行為說明了優秀企業家的內涵和外延。我經歷過的三次大危機中,崛起了不少優秀的企業,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崛起的韓國三星公司,非典危機之后崛起的阿里、騰訊、攜程等,歷經多次危機而不斷前行的華為。優秀企業只有渡過冬天,扛過災難,培育起抵御危機的抗體和免疫力,才能有效成長。海南從1993年到2003年間經過了近10年的蕭條期,雖然倒下了不少所謂的明星企業,但也崛起了許多有著能力本位的優秀企業。
第二,要堅持審慎經營的原則。原則是企業經營的底線,能渡過危機的企業都是有原則的企業。它們的原則幾乎都建立在“審慎經營”的基礎上。我們發現一個規律性現象,大馬路上車輛事故較多,而在擁擠路段反而較少,原因就是“大意”與“審慎”的差別。如何審慎經營,我以為關鍵是抓好現金流和提升組織效率。
首先,要全力做好當前危機背景下的經營。主要手段是確?,F金流健康?,F金流是中小企業的第一道關口,要集中企業內部各種分散的資金,強化集中調度資金的能力;要合理配置現金使用途徑,現金要配置在產生更多現金流的領域,對暫時不產生現金流的產品可以減少甚至停止現金流配置;要加強應收賬款和存貨的管理,減少現金流損失和消耗。
其次,要強化管理效率。主要手段是實施集中和分權相結合的管理體制,該集中的要毫不猶豫的集中,比如資金調度,企業骨干的任用,市場銷售的策略等,通過集中方式形成合力。同時,對內部各單位實施有效的分權授權,提高快速響應能力,讓聽得見炮聲的人擁有指揮炮彈發射的權利,確保讓顧客聽懂你在說什么,理解你在做什么以及這是不是他需要的。
第三,要堅守專業化經營理念。泰康人壽的創始人陳東升把專業化作為他創辦企業的核心理念。他在為我所著的《管理九章》序言中說,他對專業化有宗教般的頂禮膜拜感,他是用虔誠的宗教心態來對待專業化的。他認為,中國企業都是走多元化的道路,最終可以持續經營的比較少。而從西方企業歷史來看,專業化公司做成百年老店的成功概率是最高的。我參觀過泰康的企業展覽館,他們從十幾個人的微小保險公司,由于堅守專業化信念,歷經多次風雨洗禮,挺進了世界500強企業的行列。
面對百年未遇的疫情,要借機做減法,使自己成為專業化的企業。海航目前還在危機中掙扎,核心原因就是過度多元化,導致資金鏈失衡,目前它的自救方式就是回歸專業化,減除非航空產業;??诹_牛山公司本是養豬領域的優勢企業,前幾年由于涉及行業過多,失去了優勢領域的地位,目前也在削減非養豬產業,連最吸引人的房地產也率先被剝離了。海南有一家古典家具企業,是一家典型的本土中小企業。早期也是“三駕馬車”多元經營,即古典家具、食品和餐廳,三大產品在其領域都不具備領先性。經過幾輪艱難的產業結構調整,最后選擇古典紅木家具作為主業,經過近10年的發展,成為了海南唯一具有設計研發、生產加工、門店經營完整產業鏈的古典家具專業化企業。
要堅守專業化發展的理念,必須心無旁騖。首先,要抵御誘惑。在一次大的危機出現后,便宜的資源相對較多,你要抗住誘惑,堅守自己的優勢領域;其次,當企業資金鏈出問題后,要下決心提前放棄非主業資源,大膽做減法,提前降價,不要死扛,確保企業資金鏈有效;同時,還要做好主業分布發展的安排。這是信息化背景下,專業化公司成長的關鍵之路。海南立升凈水科技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凈水設備的企業,它的高明之處在于將企業不同階段的產品分布在不同的區域生產和運營,有利于將不同地方的資源優勢在企業內部進行聚集。比如,該企業的超濾膜的研發和生產布局在海南,充分利用海南的環境優勢和政策優勢;凈水器生產布局在蘇州,充分利用蘇州產業配套能力強的優勢;運營中心布局在深圳,充分利用深圳市場輻射力強的優勢。這種區域分布是發展的方式,正是專業化公司有效成長的有效途徑。
第四,要依靠共渡難關的核心團隊。危急時刻,最容易導致企業崩潰的除了現金流就是團隊核心人員的渙散和離去。面對危機帶來的困局,企業務必要打造能共渡難關的核心團隊。這樣的團隊基本特征就是對公司未來的目標高度認同,只有認同目標,才會有共同的方向,才不會漫無目的,無所適從。馬云在危難時刻,他的核心團隊沒有泄氣;巨人集團危難時刻,他的核心團隊堅定信任巨人能夠再次崛起;華為多次陷入困局,他的核心團隊自動減薪,緊跟任正非不動搖。這些公司的核心團隊的共同特點就是認可公司目標,把公司目標作為自己的信仰。
當然,這些鐵桿團隊都是在大風大浪里熬出來的。大浪淘沙是一種主要方式,其中及時拋棄爛蘋果是一條不二法則。我們知道,蘋果在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下,可以延長儲存期,延緩蘋果變壞的時間。企業也是一樣,一個蓬勃向上的企業文化、寬嚴結合的企業環境、和諧輕松的企業氛圍可以延緩和減少"爛蘋果"的發生。良好的環境提供了健康的氛圍,卻擋不住少數人因懶惰、自私,產生的壞心情,還有因誤會、不公、報復產生的壞情緒,長期得不到化解,會產生"爛蘋果"效應的。處理“爛蘋果”員工一定要工作細致、縝密。尤其在危機時刻,要注意避免大的沖突,激化矛盾,得不償失。有個企業剛被處置下來的中層干部,第二天開車把老總撞死了,反面教訓說明了“爛蘋果”處置工作的重要性。
第五,要堅持顧客價值導向的常識。在信息技術裂變的環境下,許多企業都在互聯網上尋找活路。不可懷疑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大方向。從智慧城市、在線模式,到工作模式、健康生活、線上線下融合等等,數字化正在成為中小企業自救的新方式。
為此,我們必須建立對數字化的本質認識。最近幾年來,我花了許多功夫去研究數字化對企業的影響。初步建立了對數字化的幾點認識。
一是分解能力。如果說市場經濟發生的主要動因是分工的話,數字化將深度推進分解。比如,信息與產品的分解,數字將產品與信息徹底分開,我們買賣產品可以不看實體產品,通過數字化方式看到產品的信息,可以減少許多交易成本;在分解基礎上,企業的功能分布可以更加多區域化,如我前面講到的海南立升公司的分布模式就是成功案例;
二是融合能力。我借助于“數字孿生”這個概念。所有的分解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因為能夠融合才需要去進行分解。我們這次看到很多傳統企業有機會,就是它擁有數字化的能力,能夠通過融合能力加速分解;
三是速度能力。數字化的表現形態就是速度帶來沖擊。在數字化背景下,所有行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時間都在變短。比如最新發布的一個數據,關于用戶數達到5000萬所需要的時間。以機器為主的企業平均要50年;以計算機為主的企業平均降到了10年以內;當加上因特網、數字化和移動技術,只需要幾年、一年,甚至一個月都不要。
上述數字化能力的目標是為了更好的滿足顧客的價值需求,這是大家要特別重視的基本認知。我希望大家真正理解數字化的時候,要理解這種創新帶來的可能性,它會滲透到產業鏈當中,通過多種可能的分解來產生一些新的組合,并以最快的速度來滿足顧客價值。雷軍對數字化的本質是認識最清楚的人,所以他提出了互聯網思維的新概念,強調整合,強調口碑,強調快。我這里借用馬云的一句話:在非典時期,誰都不應該想到,這是一個機會,而應該想到,大家碰到什么麻煩,我們能夠怎么幫助到大家。
企業自救要從客戶價值出發,這是企業常識,任何時候不能改變。在數字化時代,我們想想自己到底能夠為客戶帶來什么。如果你找到了客戶價值,也許你就會活下去,就會發展壯大,因為客戶需要你。這才是數字化能力救助中小企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