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冠疫情對海南中小企業帶來了什么影響,應該如何面對此次疫情危機?胡衛東會長從企業和政府的視角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5點對策建議。
2020年新年元旦期間全國上下都在展望新一年經濟發展趨勢,海南的企業家們都在熱盼自由貿易港政策出臺。殊不知春節期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并在1月31日被WHO確定其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目前,大家都把力量集中在抗擊疫情方面,除了與抗擊疫情有關事項在強力推進外,其余的人流和物流基本停擺,疫情給海南的旺季旅游造成了巨大影響。
最近,許多專家和企業家都在預測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大家基本觀點非常一致,普遍認為從宏觀經濟層面來講,市場需求和生產將會驟降,投資、消費、出口都會有明顯沖擊,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短期內將會非常明顯。從行業來看,服務業影響將最為顯著,尤其是餐飲、旅游、會展、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受到的沖擊最大,醫藥醫療、在線游戲等行業會受益。從企業層面看,對民企、小微企業、農民工等受損程度更大。
由此可見,此次疫情對我省的影響不可小覷。海南服務業在全國各省區中占比最高,這意味著今年一季度,我省許多旅游景區、餐飲住宿是沒有收入或極少收入的,疫情導致消費退潮,餐飲、住宿、旅游將受到最直接的影響。尤其是我省南部一些旅游企業基本就靠春節前后的營收來支撐一年的現金流,這些企業將更加麻煩。疫情對我省的農業產業影響也是明顯的,我省許多農業企業基本是靠冬季瓜菜收入來養活一年的,恰逢冬季上市的瓜果農業由于運輸問題,也會帶來嚴重影響。我省以醫藥產業為代表的制造業由于島內配套能力不足,其上游或下游配套基本都在島外,島外疫情的狀況將不可避免的影響我省制造業的供應和銷售。我省中小企業本來基礎就弱,抗風險能力低下,近幾年又由于房地產、建筑等產業劇烈調整的影響,我省一些建筑、建材、家居企業去年的日子就很難過,又遇到疫情可謂是雪上加霜。
我認為,這場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從時間上看,這場疫情的影響時間可能會超過三個月左右。如果在此期間有些企業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現金流斷裂和惡化,這樣的企業就會消失;從社會心理影響看,目前,社會的恐慌心理很嚴重,比如有專家講雙黃連口服液對治療新冠肺炎有好處,馬上就出現搶購,這種心理傷害要遠遠大于實質性的疫情損害。由于恐慌,消費者可能會減少出門消費和其它經濟活動,導致社會消費和經濟活動的收入大幅下降,這將導致大部分中小企業在疫情期間可能會出現營收顯著下降甚至為零的現象;從企業用工情況看,短期內企業減員不可避免,國家政策如果只強調“帶薪休假”,將對我省中小企業形成巨大壓力。我們知道,企業有幾項支出是剛性的,如人員工資、稅收、房租和基本辦公費用等,假設員工幾個月拿不到工資,就會軍心不穩,整個團隊就會很快喪失戰斗力,中小企業的困局將打斷或者沖擊海南很多原有的產業鏈條。
面對疫情對我省中小企業的嚴重影響,建議當務之急要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企業要盡快調整和明晰自己的目標。我們要坦然接受疫情下的不確定性并將其變為經營背景,我們已經處在一個不可預測的經營環境下展開經營活動,要用新的方式和認知去理解當下的情況。為此,生存和保住企業原有市場份額是今年的目標,而不宜把盈利作為目標。比如海航近幾年來一直被流動性困擾,這次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也是極其嚴重的,海航在此種情形下對中小企業的帶動性和輻射力大不如前,為它配套的供應商等中小企業就會更加艱難。在新的經營環境中,建議中小企業的目標要確定在活下來的基礎上,立足跑贏同行,立足剩者為王,學會在冬天里游泳,進一步提升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
第二,要加強企業家精神的歷練。此次疫情對我省企業家的眼力、耐力、整合力都是巨大考驗。企業家的決斷力是決定企業發展的基礎能力,每一個中小企業除了提高對疫情和行業的認知力以外,還需要強大定力。企業的領導一定不能慌張,一旦情緒波動你做決策的錯誤概率會加倍。要善于穩定自身和團隊,“上下同欲者勝”,企業高層要盡快統一思想和共識,在這樣一場大危機面前,高層必須統一思想,在此基礎上把形成的共識傳遞下去。同時,要讓全員盡快進入工作狀態,企業一旦閑的時間過長,容易軍心渙散,必須保持一種不斷打勝仗,積小勝為大勝的狀態。
通過這次考驗,海南中小企業要立志走專業化、精致化、隱形冠軍的路子,千萬不要去做全能化的企業。在非常時刻,企業家要更加重視企業分配機制改革,讓每一個員工變成火車頭,而不是車廂。通過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我們做創新和業務的優化,把降低成本和創造營收納入員工考核,與員工的業績、激勵制度掛鉤。
第三,要堅定不移堅持成本領先的原則。企業價值來源主要體現在收入、成本與利潤的關系模式上,當成本固定的時候一定要拓展收入空間,當收入下降的時候一定要控制成本,增收節支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王道。當下,海南的中小企業面臨產業深度轉型的痛苦,面臨自由貿易港新政策實施前的陣痛,又加上疫情危機的重壓,更需要堅定地開展自我救贖,要下大決心縮減費用、剝離不良業務、杜絕虧損及沒有質量的增長,確?,F金流。同時要確保競爭力,堅定不移堅持成本領先的原則不動搖,其要義就是希望中小企業保住現金流。
為什么特別強調現金流問題?現金流是企業底線,許多企業在最后時刻都是被現金流壓垮的。假如疫情延續3個月、5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收入突然降為0,企業還能運轉多長時間?按照企業安全邊際測算,企業賬上的現金可用時間超過18個月,是非常安全的;超過12個月是相對安全的;超過6個月是處于危險邊緣的;如果公司賬上資金只能維持3個月,則隨時可能發生流動性危機。即使是具有良好的現金流的企業,依然建議要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因為企業總是在一種不確定性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我們不能控制外部變化就必須加強內部應對能力的培育。
第四,要結合企業所處的行業采取具體措施。當下我省中小企業面臨問題和困難都很多,亟需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員工,重點樹立信心,走過冬天。大家可以圍繞疫情和自身企業的實際重點思考這樣幾個問題:當前的疫情如何有效應對?疫情之后如何復蘇?是否做好與疫情長期對抗的準備?如何有效保護員工健康?疫后如何穩定員工隊伍?是否考慮與產業相關大型企業探討產業配套和戰略合作的相關事宜等。
當然,不同行業應該采取不同的對策。比如餐飲酒店行業在疫情過去后,會不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即通過消費補償過去一段時間被動壓抑的個體需求而出現一個度假小高潮。因此不能盲目關店歇業,餐飲住宿旅游業同樣要做好接待能力的儲備;商貿物流行業由于大家對于線下活動的回避,網上購物或會成為一輪新的增量點,物流行業作為特殊的勞動密集行業,既要承受大批量人員安全管理的考驗,又要面對勞動力傳染概率做出判斷;生物醫藥發展在疫情發生后受到了民間資本和國家力量的重視。但我省生物醫藥規模小,原創能力不足,醫學人才不足的現象必須引起正視,能不能抓住這次機會更上一層樓?會不會受到其他省區生物醫藥發展的影響?這些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和反思;另外,我省自貿港新政策會不會受到“國際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由于境外游客和政策性進出口全面萎縮,加上物流成本和檢疫成本大幅提升,導致階段性政策實施放緩,我們要有準備和措施。
第五,政府必須下猛藥幫扶中小企業。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補充出臺對企業在延長復工期的薪資待遇等政策,不要完全等同于帶薪休假,避免由于勞動爭議給企業帶來的更多負擔;其次,金融管理部門要盡快出臺對企業貸款新政,適當延遲還貸時間,增加專項貸款額度,出臺政府采購配套訂單融資、信用擔保訂單融資,提高擔保公司的擔保獎勵額度等;政府幫助企業進行商業租賃、用電成本的協商,盡量為中小企業減免租賃費和電費,也可采取緩交方式等支持;要建立災后稅收減免政策,宜采取“緩交”或“專項稅務貸款”政策,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避免雪上加霜;加大政府和國企拖欠中小企業資金的力度,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加快出臺鼓勵性政策,積極推進新進入海南的央企和其他大型企業,加大已定項目的投資力度并鼓勵他們與本地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配套合作,提升地方經濟增量,形成大項目帶動、大企業配套的海島性民營企業及中小企業發展的新格局。
結語:此時此刻,我省中小企業的掌門人務必要增強信心,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排除萬難。這種信心來自于創業時的初心,來自于企業家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自于對黨和國家的信任。要堅信我國經濟發展大趨勢并沒有改變,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步伐不會停止。
(作者:胡衛東,海南省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會長,海南南海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